学科评估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>学科建设>学科评估>正文

    成都医学院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方案(精简版)

    发布时间:2018年03月26日

    一、建设目标

    近期目标(2020年):实现临床医学进入ESI排名前1%,支持老年共病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,凸显老年医学的优势与特色;力争核医学(应用核医学)达到省内一流水平。药学(药理学和毒理学)ESI排名前1%接近度达到80%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综合实力达到省内领先水平。基础医学学科与临床医学学科融合发展,进入全国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前70%行列。心理学(应用心理)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。硕士学位授权点力争达到12个。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,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成效初步显现。

    中期目标(2030年):临床医学(老年医学、核医学)达到国内一流,形成明显的优势与特色。药学(药理学和毒理学)进入ESI排名前1%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。基础医学(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)达到省内一流。心理学(应用心理)学科综合实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。护理学学科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。学校学科整体实力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内涵建设标准,为申请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奠定基础。区域一流学科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成效显著,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。

    远期目标(2050年):到本世纪中叶百年建校时期,学校学科布局明显优化,学科水平显著提升,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流学科体系更加完善,建成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的区域高水平医药院校。

    二、建设学科规划

    建设一流学科。重点建设临床医学、药学两个一级学科。打造呼吸、消化、心脑血管、神经病学等以老年医学为特色的优势学科群,着力推动核医学(应用核医学)的发展建设,带动儿科学、麻醉学等学科实力增强;围绕老年性疾病药物治疗及儿童用药需求,在药剂学、药理学、药物化学、生药学等学科研究方向重点建设。

    加快建设学科。基础医学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、心理学、护理学、医学技术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学校新获批的硕士授权点,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与基础,为学校建设的主干学科。在按照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合格及水平评估标准进行建设发展的同时,按照大学内涵标准建设特色鲜明,优势突出的医药院校。

    加快培育学科。加快培育生物医学工程、公共管理等现有学科,积极发展口腔医学、中医学、中药学等学科,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和优势学科化。

    四、建设内容(2018-2020)

    (一)政策举措

    按照“145”原则,即一个领导保障、四个关键环节、五个基础支撑全面推进学科建设。

    “1”——强化学科建设的领导保障

  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。坚持和完善党委全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,对党的建设全面负责,履行管党治党、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。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,健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,为学科建设配备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;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为学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。

    “4” ——狠抓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

    (1)深化人事制度改革,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。优化岗位分类管理,完善分类考核评价激励体系。推行特设岗位制度,为优秀学术学科带头人设置“特聘岗位”,采用“一人一议”“一人一策”的引人机制。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激励制度,逐步建立规范化的薪酬调整机制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健全“人才、学科、科研三位一体”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建立“通识+专业”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,建立校企、校地、校校之间的实质性协同与合作培养模式。力争引进在国内外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10名以上、高水平学科方向带头人10名以上。引进和打造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团队3-5个,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5-8名。力争培养国家千人计划1-3人,省千人计划5-10人。新增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0-50名。校内专家在省级以上专业学会担任学术职务的人数不断增加。

    (2)深化科研管理改革,提升创新发展水平。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机制。完善科研成果分类评价和激励体系,重点激励原创性研究、应用研究、技术转移和科技服务。坚持老年健康特色路线的打造,继续推进“协同创新中心机制体制改革建设”项目。重点学科重点围绕老年健康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,产出科学研究成果,老年慢病健康服务模式不断完善,打造医养结合示范基地联合。有力推进“政产学研用”合作项目,与地方政府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等合作。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不少于20项。

    (3)深化资源配置改革,搭建学科发展平台。优化完善资源配置体系。提升资源汲取能力、整合能力和利用效率,为学科内涵建设提供重要保障。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,给予学科资源配置自主权,简化审批程序,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。

    ①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:力争新建省级平台3个,省部级平台1个。

    ②打造一个智库中心:以服务四川省区域老年健康与养老事业为重要目标,在省政府指导和成都市政府的支持下,以厅市共建成都医学院为契机,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,汇聚本校和协同单位资源,建成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服务智库中心。

    ③建设一个特色学科群:建设老年医学特色学科群发展,重点发展神经科学与行为、免疫学、核医学、老年慢病等学科,凸显老年医学的优势与特色。打造老年医学一流学科,形成一批优势学科。

    (4)深化财政投入改革,激发发展创造活力。学校重点加大学科建设的“人、财、物”资源投入,安排学科建设专项支持经费3000万/年,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,统筹学校学科建设。制定科学的绩效分配和人员考核办法。完善激励竞争机制,发挥工作业绩考评在教职工和部门(单位)收入分配中的杠杆作用,进一步形成按照实际贡献、影响力和有持续发展价值获得肯定、分配资源的体制机制。完善表彰项目类型,物质和精神并重,突出精神激励,鼓励创新,对学科建设及产出实行及时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。

    “5”——推进基础保障的五进五升

    一是办学规模稳步前进,学生人数逐年提升。调整人才培养层次结构,普通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3000人左右,其中研究生达到1000人。

    二是人才队伍克难奋进,内生动力不断提升。围绕重点建设的学科,依托国家、省市、校级重大人才项目,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,重点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或更高级别专家学者。引进与培养使用并重,以提高素质为基础,以增强能力为核心,以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为重点,加大培养力度,增强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。师生比稳定在16:1,具有博士学位人员达250名以上,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低于450名(正高不低于150人)。

    三是人才培养扎实推进,培养水平持续提升。硕士研究生教育,牢固树立需求质量理念,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,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提升职业胜任能力为导向。本(专)科生教育,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医药卫生行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,构建知识教育体系、技术技能训练体系、实验实训实习环境,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。

    四是学位点建设全面推进,发展质量不断提升。建设高质量的研究生师资队伍,注重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,围绕教育部专项评估及水平评估,做优做强现有新增学位授权点。力争在现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、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的基础上,增设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,实现全校所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全覆盖。

    五是内部治理全面推进,依法治校水平不断提升。《成都医学院章程》的根本之道和约束作用进一步体现,实施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健全。形成党委领导、校长负责、教授治学、民主管理、社会参与,与社会政治、经济发展和学习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,提升治理能力。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,核心领导和保驾护航作用有力发挥。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,各专门委员会的决策咨询作用,各群团组织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切实发挥,理事会、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健全,外界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渠道进一步拓宽;注重依法办学,落实师生主体地位,形成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的教育环境,全校师生幸福感、获得感进一步增强。

    (二)进度安排

    第一步:启动阶段(2018年)。编制一流学科建设方案,经批准后启动建设工作。

    第二步:建设阶段(2019年)。根据建设目标和绩效考核要求,按照重点建设学科、加快建设学科、加快培育学科安排进行梯队建设。在建设中实时动态监测,开展中期评估和过程评价,形成激励约束机制。

    第三步:提升阶段(2020年)。巩固建设成果,继续加大扶强扶特扶优力度,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,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成效初步显现。

    四、预期成效

    到2020年,预期在整体实力、人才队伍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。

    (一)学校发展取得新进展。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,大力推进老年健康特色打造,学科专业实力增强,育人质量大幅提高,学术水平稳步提升,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,不断开创学校科学发展的新局面。

    (二)人才队伍实现新突破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,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。力争2020年,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提高到70%以上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250人以上,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增加到450人(正高职称150人)。力争引进4-6名学科领军人才,学科带头人,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达到7-9名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、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、省级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达到30-50名。形成5-10个稳定的科技创新团队或基础研究团队,形成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和重点实验室骨干团队。校内专家在省级以上专业学会担任学术职务的人数不断增加。

    (三)人才培养进入新阶段。不同层次、类型的人才培养结构合理,人才培养质量、创新创业能力、毕业就业水平稳步提高。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完善、培养质量不断提高、培养特色逐步形成。本科(专科)专业达到19-21个,专业结构合理;新培育1-3个省级水平的特色专业,1-3个省级水平的优秀教学团队,9-11门省级水平的精品资源在线课程。考核评价学生学业和综合能力的方式更加科学。学生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稳步提高,毕业生就业质量居于省属高校前列。

    (四)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。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65-75项,省部级科研项目75-85项,争取校外科研项目经费4000-5000万元。主(参)编教材、科技学术著作、授权专利、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。《成都医学院学报》办刊水平不断提升,影响力不断增强。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,应用性研究成果5年转化率达到5%-10%。省部级科技奖项实现突破。

    (五)社会服务做出新贡献。科技成果转化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质量不断提高;为政府、企业等提供决策咨询、发展建议的水平不断提高;第一附属医院省级医疗中心建设进展顺利,发展的总量和质量大幅提升,区域医疗行业“领头羊”的作用进一步体现,对学校科学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。学校在新都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中贡献突出。

    成都医学院一级学科2018-2020年建设规划

    学 科

    建设层次

    建设目标

    主要标志

    临床医学

    重点建设

    四川一流

    1.ESI排名前1%。

    2.临床医学主要领域方向进入省内领先行列,老年医学专业特色明显、优势突出。

    3.获得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
    药学

    重点建设

    四川一流

    1.建成一个省重点实验室。

    2.获国家级项目10项以上。获省级科技奖项1-2项。

    3.获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。

    基础医学

    加快建设

    四川一流

    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排名进入全国前70%

  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

    加快建设

    行业一流

    1.凝练科研团队3个,产出ESI高引论文,SCI论文50篇,力争省科技进步奖1项,省高校科技进步奖3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,省部级项目20项。

    2.聘请1-2名标志性高级人才担任学科建设领军人物,重点培养2-3名学科带头人,形成3个核心科研创新团队。打造2-3个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服务平台。

    3.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
    心理学

    加快建设

    行业一流

    1.拥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1-2名;形成3个明确的学科团队。

    2.获得国家级课题10项以上,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项以上。

    3.获得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。

    医学技术

    加快建设

    区域一流

    1.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篇,其中SCI收录50篇,力争ESI高被引论文1篇以上。

    2.获授权专利10项及以上,知识产权转化或应用1-2项。

    3.承担科研项目130项,其中国家级及省部级40项,获得资助经费1000万元。

    4.获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。

    护理学

    加快建设

    区域一流

    1.建设期内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二等奖1-3项。

    2.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3-5项,SCI、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50篇以上。

    3.加强与临床医院、老年院及社区的合作,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。为临床医院、老年院及社区培养高级老年护理专家储备人才。

    马克思主义理论

    加快建设

    区域一流

    1.建成2个及以上省级教学、科研平台。

    2.引进高水平人才10人以上。

    3.获得国家级课题10项以上。

    4.获得省部级成果奖4项以上,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在全国有一定影响。